用好紅色資源 推動民族地區(qū)高質量發(fā)展
2021-11-14 11:45:54□李燁鑫
紅色資源是黨和國家彌足珍貴的寶貴財富,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近日,由湖北民族大學楊洪林教授等多名專家和省社科聯學會工作部組成的恩施調研組,圍繞“挖掘恩施紅色文化資源,推進恩施紅色旅游發(fā)展”主題,深入咸豐、來鳳、鶴峰、宣恩等地,走訪“忠堡大捷”紀念園、張富清先進事跡陳列館、五里坪革命舊址群等紅色文化旅游景點,就恩施州如何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傳承與弘揚紅色血脈深入調研并建言獻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董必武、賀龍、周逸群、關向應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恩施州境內浴血奮戰(zhàn),先后建立了以恩施州轄境為中心或重要組成部分的巴興歸、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他們在這里留下了很多生活、工作和戰(zhàn)斗的遺址遺跡,寫下了軍民魚水情深的紅色故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涌現出深藏功名、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英雄模范張富清。恩施州應當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推動民族地區(qū)高質量發(fā)展。
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
紅色革命遺址遺跡遺物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承載紅色故事的有效載體。1924年,在北京就讀的恩施州建始籍大學生聶維禎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啟了恩施州各族人民追隨中國共產黨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1926年8月,聶維禎返回武漢,受董必武、陳潭秋等人派遣,回到建始開展秘密發(fā)展共產黨員的工作。1927年2月,他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建始縣支部,領導建始人民開展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同一時期,咸豐縣人黃興武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接受組織的指派回到咸豐建立黨的基層組織,開展農民運動,開創(chuàng)了恩施地區(qū)組織建設和革命斗爭史的五個“第一”。1928年3月,以咸豐龍?zhí)端緸椴咴吹兀l(fā)動了恩施地區(qū)第一次由黨領導的農民武裝起義。這些革命先輩成立黨組織、開展武裝起義的遺址遺跡是恩施州各族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對中國共產黨認同的歷史見證,是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要通過講好這些紅色故事,挖掘其中蘊含的歷史價值、民族價值、精神價值,促進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為民族地區(qū)高質量發(fā)展奠定思想基礎。
早在大革命前夕,董必武、劉伯承就來到建始、利川等地參加反對軍閥統治的斗爭,撒下了革命的火種。大革命開始以后,恩施州人民開始積極響應革命。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恩施州各族人民積極支持革命根據地和蘇區(qū)建設,踴躍參加紅軍。據統計,該時期恩施州籍為革命犧牲的人員達1.2萬余人。1935年夏,賀龍、任弼時等領導的紅二、六軍團為了牽制國民黨軍隊,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先后取得忠堡大捷和板栗園大捷。這些勝利的取得,既與恩施各族人民積極支持革命、支持紅軍隊伍建設的行動分不開,也與紅軍隊伍真正為人民的革命情懷分不開。紅軍在來鳳縣百福司鎮(zhèn)題寫的 “工人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標語是軍民情深的生動寫照。紅軍在恩施戰(zhàn)斗的足跡和恩施州各族人民踴躍參加紅軍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新中國的一個縮影。要通過充分挖掘利用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推動恩施州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
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恩施州各族人民擁有紅色基因的歷史見證。要傳承和利用好這些資源,讓其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成為黨員領導干部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激情的營養(yǎng)劑,成為推進地方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助推劑,促進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恩施州各縣市注重地方黨史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恩施開展革命斗爭史的學習。恩施州委黨校開發(fā)了地方黨史學習教育的課程,各級黨組織還開展了緬懷革命先烈、參觀革命歷史遺址遺跡、尋訪紅色故事的相關活動。通過聽紅色故事、看紅色遺跡、品紅色滋味,讓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恩施的一批紅色景點成為旅游熱點,為恩施綠色山水旅游增添了一抹亮眼的紅色。人們在紅色旅游活動中既親近了自然,又受到了思想的洗禮;既重溫了初心,又展望了未來。
選派優(yōu)秀干部到民族地區(qū)工作,支持民族地區(qū)建設,是建國初期國家促進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的重要舉措。1955年,生于陜西省漢中市洋縣的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轉業(yè)到來鳳,他帶領土家族、苗族等各族人民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歷程,不僅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堅守初心使命的恒心和毅力,其經歷本身也成為了一個生動鮮活的民族團結故事。自今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全國各地已有數萬人來到來鳳縣張富清先進事跡陳列館參觀,來鳳縣建立了374支張富清先鋒隊,3萬余人參與先鋒隊的志愿服務工作,傳承紅色基因。
傳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先輩的革命精神,其重點要落在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行動上。賡續(xù)紅色血脈,就要進一步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動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更好發(fā)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賡續(xù)紅色血脈,永葆革命斗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地區(qū)要立足資源稟賦、發(fā)展條件、比較優(yōu)勢等實際,找準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融入新發(fā)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fā)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和發(fā)力點。恩施州提出了圍繞“大生態(tài)、大交通、大旅游、大產業(yè)”,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域發(fā)展的發(fā)展思路。
恩施州既要賡續(xù)紅色血脈,永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革命斗志,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加快發(fā)展,又要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增強內生動力。咸豐縣清坪鎮(zhèn)龍?zhí)端敬逶诿撠毠赃^程中,精心改造民居,優(yōu)化村落環(huán)境。一幢幢特色民居拔地而起,龍?zhí)端救嗣襁^上了干凈整潔的幸福新生活。一個個紅色印記融入村落,時刻警醒龍?zhí)端救嗣褚垒岣锩分荆s續(xù)紅色血脈。“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新時代的人民應該永葆革命斗志,增強內生動力,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
恩施州要搶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機遇,謀劃一批標志性文化工程,打造精品紅色旅游線路,推進“紅”“綠”融合,促進大旅游的發(fā)展。恩施州咸豐縣、來鳳縣、宣恩縣已被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范圍。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一種公共文化載體,既是國家的象征,也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內涵。恩施州要用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這張名片,高起點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以長征國家公園為軸線串聯起全州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做大做強紅色旅游,促進恩施旅游由“綠色生態(tài)”向“紅”“綠”融合轉型,從而形成恩施大旅游的特色。(責任編輯 李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