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項: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學生綜合實習大綱
一、目的和要求
畢業(yè)實習是教學計劃中所規(guī)定的培養(yǎng)目標的最后階段,要求通過實習使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能夠熟練掌握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并能獨立從醫(yī)學影像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二、實習科目與時間安排
崗前教育與準備 3天
畢業(yè)實習 20周
其中:
放射科15周(X線投照:3周、X線診斷:3周、CT掃描:2周、CT診斷:2周、MR掃描:2周、MR診斷:2周、導管室 1周)
超聲 4周
核醫(yī)學科 1周
三、各科實習大綱:
放射科實習大綱:
實習時間:15周
實習目的:強化所學理論知識在具體實際工作中的運用,使學生熟練掌握醫(yī)學影像操作技術,了解臨床各科室及常見病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通過實習熟練掌握骨關節(jié)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五官常見疾病的平片診斷和報告的書寫平片閱片方法和診斷。對疑難病歷能提出初步診斷或診斷意見。鞏固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加強基本功訓練。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平片閱片方法和對病變的分析思路,按照一般診斷原則方法和步驟進行診斷,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和高尚的醫(yī)德,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良好的工作作風和責任感。
實習內容:
(一)、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
1.平片檢查(包括普通X線平片和CR、DR檢查)
(1)掌握攝影原則及攝影標志方法。
(2)掌握常用攝影體位不少于90個,能獨立操作。攝片總量不低于1000人次,其中優(yōu)級片不低于60%,廢片率不超過5%。
(3)掌握CR、DR操作技術及后處理技術。
2.透視檢查
(1)掌握透視方法和點片方法。
(2)熟練進行胸部、腹部透視并能初步做出診斷。能獨立操作,透視總量不低于800人次。
3.造影檢查
(1)熟悉對比劑的分類及常用對比劑的種類與應用。
(2)了解藥敏試驗及發(fā)生意外的急救措施。
(3)掌握臨床常用造影的適應癥、禁忌癥、對比劑、造影前準備、造影方法、攝片及點片,造影不少于10例。
4.照片沖洗技術
(1)熟悉暗室基本技能。
(2)掌握自動沖洗技術和激光打印技術的操作。
(3)能獨立配制X線照片沖洗套藥。
5.X線防護
了解X線的醫(yī)用及對人體的危害。掌握X線的防護及被檢查者防護措施。重點掌握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如鉛圍裙、鉛手套的使用。
6. CT檢查技術
(1)了解CT的性能。
(2)掌握CT的各種掃描技術。
(3)會分析CT影像出現的偽影原因。
7.MRI檢查技術
(1)了解MRI的性能。
(2)熟悉MRI的操作技術。
8. CT、MR增強掃描
熟悉常見病變CT、MRI增強掃描時間及掃描方法,如肝臟海綿狀血管瘤、肝癌、肝囊腫、淋巴瘤等。
(二)、醫(yī)學影像診斷:
1.呼吸系統(tǒng)
(1)掌握胸部正常影像學表現與變異。
(2)掌握胸部基本病變的影像學表現。
(3)掌握胸部常見病、多發(fā)病的影像學診斷及鑒別診斷,包括:氣管支氣管疾病: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異物,肺不張,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肺部炎癥: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等。肺膿腫,肺結核;肺腫瘤:良性、惡性;胸膜疾病:胸腔積液、氣胸、液氣胸胸膜肥厚粘連,胸膜腫瘤。縱隔腫瘤:甲狀腺腫瘤、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神經源性腫瘤。
(4)熟悉胸部外傷的影像學表現;
(5)熟悉胸部手術后的影像學表現與并發(fā)癥;
2.循環(huán)系統(tǒng)
(1)掌握心臟增大的X線分型和各房室增大的影像學表現。
(2)掌握風濕性二尖瓣心臟病的影像學表現及血流動力學的基礎。
(3)了解胸主動脈瘤、肺源性心臟病、充血性心肌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臟病影像學表現。
3.消化系統(tǒng)
(1)掌握消化道的正常X線表現及基本病變X線表現。
(2)掌握常見病的影像學表現:食道靜脈曲張、食道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腸結核、結腸癌、腸梗阻、腸套疊、消化道穿孔、膽道結石、膽囊炎、肝臟占位性病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腹腔及腹膜后占位性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4.泌尿系統(tǒng)
(1)掌握排泄性腎盂造影檢查方法及優(yōu)、缺點。
(2)熟悉腹部平片、膀胱造影、尿道造影、MRU。
(3)掌握泌尿系統(tǒng)的正常影像學表現。
(4)掌握泌尿系統(tǒng)基本病變的影像學表現。
(5)掌握泌尿系統(tǒng)常見病的影像學診斷,包括:結石、炎癥、泌尿系結核、泌尿系腫瘤。
(6)了解先天性異常。
5.女性生殖系統(tǒng)
(1)掌握子宮輸卵管造影的方法及影像學表現,熟悉其對婦科診斷作用。
(2)掌握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常見疾病的影像學診斷,包括:慢性輸卵管炎、生殖系統(tǒng)結核、子宮肌瘤、盆腔占位性、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
(3)熟悉乳腺疾患的X線檢查方法和各種良惡性疾患的X線特征。
6.骨與關節(jié)系統(tǒng)
(1)掌握骨與關節(jié)的正常影像學表現。
(2)掌握基本病變的影像學表現。
(3)掌握骨與關節(jié)的病變,包括(骨折與脫位、骨髓炎與化膿性關節(jié)炎、骨與關節(jié)結核、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先天性髖脫位、脊柱滑脫、多發(fā)性外生性骨瘤、佝僂病、骨軟化癥軟骨骨瘤、骨巨細胞瘤、骨囊腫、骨肉瘤、軟骨肉瘤骨轉移癌以及良惡性骨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4)熟悉骨關節(jié)的解剖生理、骨關節(jié)的正常變異、骨關節(jié)疾病包括:強直性脊柱炎、椎體聯(lián)合畸形、移行椎、老年性骨質疏松、膝關節(jié)造影正常表現及半月板撕裂的影像學表現等。
(5)了解骨關節(jié)的疾病包括:髂骨致密性骨炎、短指畸形、多指畸形、先天性髖內翻、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膝外翻、馬蹄內翻足。
7.中樞神經系統(tǒng)
(1)熟悉顱骨、腦室及蛛網膜下腔、腦血管、脊髓余椎管的解剖及各部分的檢查方法。
(2)掌握頭顱的正常X線表現,顱骨疾病診斷的分析及顱內病變平片X線診斷;
(3)熟悉頸動脈造影正常X線表現及MRA、MRV的正常表現。
(4)熟悉顱內常見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5)熟悉顱內出血、腦梗塞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6)熟悉腦外傷的影像學表現。
8.五官
(1)熟悉眼、耳、鼻、咽喉及口腔頜面部解剖及影像學檢查方法。
(2)掌握眼、耳、鼻、咽喉及口腔頜面部平片正常及異常影像學表現
眼:熟悉眶內異物檢查及定位;
耳:掌握慢性中耳乳突炎及膽脂瘤的CT診斷;
鼻:掌握鼻竇炎、鼻竇粘液性囊腫、鼻竇骨瘤及鼻竇癌CT診斷;
咽:掌握咽喉壁囊腫及眼部惡性腫瘤CT及MRI診斷;
口腔及頜面部:
掌握頜面部骨折、頜骨骨髓炎、顳頜關節(jié)脫位及關節(jié)強直CT診斷;
熟悉牙體、根炎及牙周病X線診斷,熟悉根尖囊腫、含牙囊腫、造釉細胞瘤及惡性腫瘤CT及MRI診斷;
超聲科實習大綱:
實習時間:5周
實習目的:
通過超聲診斷的臨床實習、復習和鞏固本專業(yè)理論基礎、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從事專業(yè)工作的實際應用能力。
實習要求:
掌握儀器基本構造及一般保養(yǎng),掌握操作規(guī)程及儀器的調節(jié)。
掌握超聲的檢查方法、探查手法、儀器和探頭的選擇和準備。
掌握圖像的分析方法,成像表現,識別超聲偽像。正確使用診斷術語和書寫診斷報告。
掌握眼、甲狀腺探測方法、正常聲像圖和常規(guī)病的超聲診斷。
熟悉心臟探測方法,標準切面,熟悉正常切面超聲心動圖,M型超聲心動圖,彩色多普勒及頻譜多普勒超聲心動圖,以及常見心臟病的超聲心動圖診斷。
掌握肝、胰、脾、膽系超聲解剖,正常聲像圖和常見的超聲診斷。
掌握腎臟、膀胱、前列腺、陰囊、超聲解剖,正常聲像圖,熟悉常見病的超聲診斷。
掌握正常女性的盆腔聲像圖,內生殖器聲像圖及周期性變化。掌握正常產科的超聲診斷。掌握常見婦科疾病的超聲診斷。
了解超聲引導穿刺的技術原則,臨床應用適應癥,禁忌癥。
核醫(yī)學科實習大綱:
實習時間:5周
實習目的:通過核醫(yī)學科的實習,了解和掌握核醫(yī)學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斷,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實習要求:
掌握原子及原子核的組成和表示方法,核素及分類。
掌握放射性核素衰變的指數規(guī)律,掌握衰變常數半衰的概念和相互關系。
掌握r射線和物質的相互作用。
掌握放射性探測的依據:(1)掌握電離作用;(2)了解熒光現象;(3)了解感光效應。掌握固體閃爍探測器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放射形核素功能檢查及現象技術。
掌握圖像的數字化與計算機顯示。
掌握甲狀腺疾病的核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