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20:31:00
點擊量:次
信息來源:大通社編輯:聶夏茸作者:楊禎 聶夏茸 成歡審核:
本網(wǎng)訊(通訊員 楊禎 記者 聶夏茸 成歡)11月11日,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永貴在文傳演播廳開展以“一個客串叢書主編給編輯青椒的三點建議”為主題的講座。該院黨委書記、院長楊光宗,黨委副書記李御嬌及部分老師,2020級編輯出版學生參加此次講座。李御嬌主持此次講座。
講座現(xiàn)場(見習記者 章文軒/攝)
吳永貴向學生介紹書籍(通訊員 章子恒/攝)
講座伊始,吳永貴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向學生詳細介紹自己主持的三套大型叢書——《中國出版家叢書》《中國紅色出版史料叢刊》《中國共產(chǎn)黨抗日根據(jù)地解放區(qū)書目史料叢刊》的艱難創(chuàng)作過程。敘述過程中,他提到,編輯最大的資源就是人際圈,編輯在編輯文章時應注意體現(xiàn)出時代和出版的關系,緊扣主軸,將核心充分展現(xiàn)出來。同時,他表示與黨相關的系列書籍具有邏輯性和系統(tǒng)化的特性,紅色刊物的創(chuàng)作要以歷史事實為根基,以真實的筆觸反映歷史面貌,不能泛泛而談,脫離實際。此外,他建議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要寫明刊目提要,體悟出刊目中的美,注意話語表達方式與邏輯性,寫出與時代相呼應的書籍。
隨后,他從“要有選題意識”“要有社交能力”“要有作者意識”三方面為學生提出建議。談及“要有選題意識”,他引用沈從文的話語表示選題要依靠作者,緊扣時代命題和知識選項,具備時代關懷意識,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趨勢;關于“要有社交能力”,他建議學生不能固步自封,要與時俱進地與人交流,做到處事不驚,具備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及“要有作者意識”,他深刻闡釋“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的重要意義,希望學生與作者同頻共振,學會和作者交朋友,從作者那里獲得新的體驗與感受。
據(jù)悉,本次講座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深入探討學術文化的平臺,為該院文學探討注入新鮮活力,也為學生的學術研究指明新的方向,有利于營造濃烈的文學氛圍,推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責任編輯 聶夏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