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物
設計系 | 21屆美術與設計畢業(yè)作品展覽
“感”是每人一念的思緒
“物”是萬象一品的觸及
思慮,欣賞,駐足凝望
感悟生活,思索夢境,觸碰心緒
本次展覽匯集視覺傳達設計、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的近100組優(yōu)秀作品,內容涵蓋文創(chuàng)設計、包裝設計、ip形象設計、插畫設計、室內空間設計、景觀空間設計等多種類型,畢業(yè)生們用四年所學,將生活中真摯的情懷、腦海中靈動的火花都揮灑在一個個設計作品中,創(chuàng)造出源于生活的匠心體驗,闡釋對美好的感知和向往。
部分優(yōu)秀作品展示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
Visual Communication
儺面雅韻
作者:高玫杰
指導老師:向思全
插畫+衍生品
簡介:
儺面具是構成儺文化的主要載體和核心。著重對土家族儺面具的造型、色彩、裝飾紋樣等藝術符號進行分析和再設計,提取土家族儺面具藝術符號元素作為插畫創(chuàng)作的切入點,通過對儺面具的變形、夸張、重組的創(chuàng)作方式,創(chuàng)新儺面具人物形象,并將儺面具藝術符號運用在周邊產品中,與實際相結合,與產品產生共鳴。使大眾能去認識和關注儺面具傳統(tǒng)文化,拉近大眾與儺面具的距離。
桂花園壁畫創(chuàng)作
作者:張馮越
指導老師:姜蓓美
簡介:
壁畫的設計上,整體的構思圍繞社區(qū)提出的文化理念"花香萬里,同心桂園"來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以湖北民族大學為中心,融入恩施地區(qū)特色民俗文化(土家擺手舞、恩施耍耍、儺面具、板凳龍、薅草鑼鼓等)融入抗戰(zhàn)文化、農民運動等,綜合設計創(chuàng)作壁畫。
水文雕畫
作者:謝一通
指導老師:李嘉
文創(chuàng)產品陳列
簡介:
水族的文字, 水族語言稱其為“泐睢”。 主要用來記載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等文化信息,水族文字在不斷的流失,作者選用水族文字為切入點,將其進行簡化設計,將其組成古代生活用品的外形,然后底紋選用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吉祥圖案,作者整體的設計就是圍繞水族文字與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
儺戲人生
作者:王政
指導老師:莫璐齊
文創(chuàng)產品細陳列
簡介:
課題名為“儺戲人生”插畫設計,是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恩施儺舞為核心,結合恩施儺舞中的動作及極具文化特色的儺舞面具來進行插畫創(chuàng)作。該系列插畫靈感來自與恩施儺舞中的儺面具,加以神話鬼怪等相關儺文化的元素來制作。插畫緊緊圍繞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恩施儺舞的文化藝術特性出發(fā),對現(xiàn)在的民族文化藝術環(huán)境進行了調研及挖掘,并深層次分析了恩施儺舞所處的環(huán)境和遇到的問題,挖掘恩施儺舞的情感價值和藝術文化價值。課題第一部分以恩施儺舞為中心,對其背景和內外部環(huán)境分析;第二部分結合自己的設計主題,分析研究其它儺舞種類的插畫的設計理念和畫面效果;第三部分完成該課題整體的線稿方案及上色。最后通過對儺舞面具插畫加以設計豐富,傳達出生動且有趣的效果。
徽韻
作者:李賽玉
指導老師:楊梓秦
展板
簡介:
作品以裝飾畫為表現(xiàn)形式,安徽古村落作為主要設計元素,將村落的主要特色進行分析總結,提煉出建筑形態(tài),雕刻裝飾,村落水系三個點作為設計元素。參考中國傳統(tǒng)山水墨畫的顏色和意境傳達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材料創(chuàng)新形式的表達。
楊雀廳廳
作者:張悅
指導老師:王泳力
文創(chuàng)產品陳列
簡介:
土家織錦“西蘭卡普”歷史悠長,文化底蘊深厚,它是土家族紡織文化的傳統(tǒng)手工藝。本次設計將從土家織錦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著手,擇取西蘭卡普中以動物形態(tài)為題材的兩種典型圖紋---“臺臺花”和“陽雀花”,分析其中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將土家織錦背后的寓意以插畫形式更直觀地體現(xiàn)出來,將土家織錦西蘭卡普做成具有大眾化、傳播性廣的商品,賦予它現(xiàn)代的實用性。
錦繡·年華
作者:劉曉英
指導老師:何萍
文創(chuàng)產品陳列
簡介:
“當我戴上絲巾的時候,我從沒有那樣明確地感受到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可見,絲巾扮演的角色遠遠超出其本身的裝飾性,而是承載著情感、文化、時尚的歷史使命。
夜半雞叫
作者:魏嘉
指導老師:盧明鏡
包裝
簡介:
提取山東棗莊特色地域元素,設計出具有棗莊地域性的棗莊辣子雞包裝。推動特色美食發(fā)展的同時,繼承和宣傳棗莊地域文化。
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
Environmental Design
山高水闊如何處
作者:陳子豪、彭家樂
指導老師:杜銳
場景
簡介:
本作品以設計一個自然空間做為目的,用木、石、沙 、青苔、多肉等作為展示元素,以自然元素表現(xiàn)形式空間。設計中以抽象寫意的方式展現(xiàn)出自然的空間氛圍,呈現(xiàn)安寧、無聲、無盡的意境,這也是對現(xiàn)代生活中“至繁歸于至簡”的最好注解。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詩意狀態(tài),置身其中平靜地感受當下。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體現(xiàn)其獨特的精神氣質,營造出靜逸的休憩場景,去感受時間的生命力,去抒寫恬靜淡泊的空間氛圍。
山高水闊如何處?造一方山水景,將世界凝固成靜止的永恒,體悟這砂石之妙趣,煩憂在這片寧靜的咫尺天地中將獲得釋懷。
溢
作者:操越
指導老師:杜銳
裝置
簡介:
形態(tài)的設計靈感來源于酒瓶中噴射溢出泡沫的畫面,由此進行構思。
溢,有多者盈者以及充滿而流出來的意思,由此就概括了設計事物整體構成以及視覺上表達的生動形態(tài)感,同時也比喻了事物多了就會產生極端效益。
溢也可作過分的、超出的含義,如今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也隨之輸入了許多的“快餐文化",整體畫面中使用圓木片拼貼的酒瓶與泡沫狀固體,從密集到稀疏則表達了若是貪圖一時燈紅酒綠的快樂,都會像泡沫般消逝,最后內心只會留下空虛感。暗喻人們不要貪圖一時之快,例如"快餐文化”的享樂,而忽略了身邊的人與事,不要視而不見,忘記了健康而有益的事物與生活方式。
“幸福歸航”
兒童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
作者:文佳慧
指導老師:張建萍
簡介:
兒童戶外活動空間的景觀設計不僅是兒童娛樂項目的設計,更要在安全健康的基礎上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和好奇心,并增強了兒童的體驗。因此對兒童戶外活動區(qū)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與挑戰(zhàn)。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積極的戶外活動空間,能引導城市的兒童走進自然、接觸自然。
本方案以兒童為本、注意場地尺度性與安全性、因地制宜為原則。首先為滿足場地的生態(tài)保護,避免破壞自然環(huán)境,兒童戶外活動空間規(guī)劃設計充分遵循生態(tài)性原則。其次,設計滿足兒童的心理和行為需要,將活動空間里的游戲、學習、互動、益智等各類功能與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打造寓教于樂且滿足兒童多種需求的兒童戶外活動空間。
舊瓶新酒--民俗客棧
作者:蘭甜
指導老師:肖璐
河洛之花
河南鞏義窯洞民居改造設計
作者:張健
指導老師:鄒維江
簡介:
中國最早的國別體著作《國語·周語》中:“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1]證實了古人提倡崇尚自然,遵循自然生態(tài)規(guī)律,盡可能地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保護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利用以人為本、整體協(xié)調、生態(tài)可持續(xù)等原則對窯洞民居進行改造設計與古代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契合,就是要求達到“雖有人做,宛如自然”的藝術境界,也體現(xiàn)了原生態(tài)設計理念的內涵。
“為愛·衍生”兒童福利院景觀與室內空間概念設計
作者:郭雨薇、梁湘
指導老師:黃莉
簡介:
為愛·衍生兒童福利院室內空間概念設計靈感來源于巴拉甘作品色彩設計,對室內空間區(qū)域進行合理的功能規(guī)劃,通過內部富有想象力的布置,色調 上以暖色為主,以此來鼓勵孩子們主動構建美好世界:選擇適合福利院兒童的活動設施,提高兒童對活動的興趣,降低心理問題的產生率,為孩子們營造一個適合其特殊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
萬福宮粉條博物館設
作者:徐飛燕、王安
指導老師:田順子
展板+模型
簡介:
渝中山川,粉條之鄉(xiāng),融麻辣之薈萃,萬福宮粉條博物館2021。
李寧服飾專賣店
室內空間設計
作者:唐珊
指導老師:鐘淏
簡介:
李寧運動服飾專賣店的室內空間設計旨在加強空間體驗感和主題性。在功能布局上加強服務功能,在空間造型設計上,以運動為主題,把運動場景進行抽象簡化,用吊頂,立面造型和展臺表現(xiàn)出來,色彩和材料上,用了大面積的紅色亞克力和白色石膏板,整體風格呈現(xiàn)為現(xiàn)代簡約。
“感”是每人一念的思緒
“物”是萬象一品的觸及
畢業(yè)生們用四年所學
將生活中真摯的情懷
腦海中靈動的火花
都揮灑在一個個設計作品中
創(chuàng)造出源于生活的匠心體驗
闡釋對美好的感知和向往